The Rockwall BP (石墙路背包行)
1 计划
石墙道是一条多日背包步道, 位于加拿大境内落基山脉的Kootenay 国家公园内. 全长56公里, 沿途可看到瀑布, 溪流, 冰川和高山湖, 当然还有最有名的石墙. 可以从南往北走, 也可以反方向从北往南走, 一般人花三到五天走完.
像这种著名的步道, 营地都需要事先在国家公园网站预订, 一般都是秒光. PNOA协会从年初就开始计划. 准备充分, 又得力于团队有2位金手指, 为我们南北两个方向的每个营地都抢到了至少5个帐篷位子(pad).
公园规定一支队伍的人数最多十人, 所以我们二十人的大部队分成两个小分队, A队从北往南, B队从南往北走, 两队相向而下, 在中途某个地方会师.
队里有经验丰富的大神领队,但也有不少是背包小白, 就悠着点来, 按五天计划, 平均每天走11公里. 途中有4个营地可以过夜, 所谓的营地, 也就是几块平整过的碎石地. 背包里除了要背过夜的帐篷和睡袋, 还要背5天的食物及净水设备. 平均每人负重15到18公斤.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战国名将吴起在魏国训练的精锐部队魏武卒的入门标准是负重50多斤, 半日行军百里. 史书上没有记载爬升多高, 但想象在中原地区奔驰百里之遥, 不可能全在平地. 所以与魏武卒相比, 这个只是蜗牛爬. 但我们没有称霸户外江湖的野心, 只是游山玩水, 只要背得动, 蜗牛速度也可以出门了.
为了从小白晋升到蜗牛爬, 队员们几个月前就开始了魔鬼训练, 除了日常跑步,爬山和骑车等基础训练之外, PNOA协会还组织了几次短途的背包露营, 比如Elfin lakes 一日露营, Joffre Lakes 一日露营, Whistle小木屋, 以及Garibaldi lake 3天穿越等活动来帮助队员提升体能和技能训练.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随着日历翻到8月, 肆虐北美的山火如期而至, 今年BC省的火情更甚往年. 连著名的Kelowna市都被烧了一个角. 出发前两周BC省发布禁令禁止访问重灾区, 请求不要有非必要的旅行. 我们定好了出发前第四天开会投票决定去还是不去. 都做好了取消行程的打算, 每天盯着天气预报看, 祈祷下雨. 谢天谢地, 老天总算开恩, 下了几场小雨, 火情得到控制, 禁令在我们投票的当天放宽. 大多数人投票-去!
2 旅行
8月26日离家, 全体成员一大早集合, 分乘5辆车向东进发, 目标是步道出发点附近的温泉小镇Radium Hot Springs. 距温哥华八百多公里. 中途按计划在Kamloops 的Costco 打尖加油. Yuki 和 Cynthia 她们先到, 在Costco停车场边上瞎转采摘了一些疑似山楂的水果请大家品尝, 虽然没有造成全军出师未捷, 但有王戎识李的故事, 味道可想而知. 当然还是非常感谢她们的善意分享.
受山火影响, Kamloops 市附近的高速公路几度关闭, 路过时看到公路两旁惨不忍睹, 树木都被烧焦, 一些房屋和车辆被烧毁, 路边工人在抢修电线, 还看到几架直升飞机忙着从湖里取水飞往冒着烟的山坡. 非常感谢消防人员的辛勤工作及献身精神, 维护交通命脉的通畅无阻.
傍晚顺利抵达温泉小镇, 大部分人选择在餐馆晚餐,住旅馆或AirBnb. 进山前需要养足精神. 原计划出山后泡个温泉, 然后在附近的露营地Redstreak campground 举办篝火晚会. 但天气预报一直报出山那天下雨, 露营地也禁止篝火. 美女们临时改变主意, 要求取消露营, 改住AirBnb, 还好Cynthia 很快找到了一个能住11人的大地方. 一切安排就绪.
3 第一天
8月27日 晴 步行14.2公里, 累计爬升 480米
27号早上8点左右, 5辆车在B队出发点Floe Lake Trail Head 集合, 这个Trail Head 停车场大小与Floe Lake 的名气严重不符, 大清早已经没有几个空位了。为保证队员出山后有车回城,事先就要把车停在合适的位置, 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摆渡计划。因为担心摆渡回来的车没地方停,集合后匆忙照了一个合影就开始执行预定的摆渡计划。
B队的慢队队员下车首先向Floe Lake 出发,B队快队队员兼司机开四辆车载A队全体队员前往A队的出发点Paint pots trail head,那个停车场很大,停好三辆车,B 队司机们开一辆车回前面那个停车场去追赶先行的队友。这个摆渡计划的好处是出山后, 大家都有车坐, 而且4辆车的司机都可以开自己的车.
我在A队, 因一人临时改变计划, 就只有9 人. 大家整理好装备,在入口请一西人帮我们小分队拍了张合影,队友也帮他们的四人小队拍了一张,他们的速度和我们差不多,随后几天里,在路上和营地还碰到他们好几次。
走了没多远,发现地下土色变成黄色的了,原来是到了Paint pots 景点了,颜色没有想象中的鲜艳,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拿出手机一照,还有那么一点的意思。于是大家纷纷停下脚步开始拍照。
继续向前,沿着小道缓慢上升,也不觉得很累。由于烟雾的缘故,远山都是朦朦胧胧的,近处的小溪倒是都清澈见底。
一路上标牌指示清楚, 不用GPS也不会迷路. 中午时分,到了一条大一点的河边都有点饿了,有人提议在河边午餐,自是一致附和。还有水果的队友都抢先把水果分给队友,说是减轻负量,更多的应该是友情赞助。
我无意中瞄了一眼坐在旁边的Christine 脚上那历经沧桑的战靴,一问才知道人家已经有十多年的背包经验了,低头看我自己的重装登山靴还是第一次参加实战,身为领队,实在惭愧。
可能休息时间有点长,当我们起身准备再出发时,三位银发族的队伍从后面追上来,抢先通过了小木桥,我心有不甘,就跟他们说你们走得很快呀。其中那位男士回答说,“你们的队伍庞大,行动缓慢也是可以理解的。“,老外说话一般总是让你听着很舒服。 过桥后他们也停下来休息。还好以后再没让他们追上过。
桥的另外一边, 也是一个露营地, 但不是我们计划中的, 跳过直奔下一个.
一路上没有特别的景色,只记得过了好多小木桥。
最后又过了一座较长的吊桥。前面又坐下来休息,并开始做拉伸。Linda 和Christine 轻而易举就能把腿抬高到135度以上,我试了试,抬到90度都有点困难,廉颇老矣。
由于快队领队Susan领路走得有点快,再次启程时由Linda和Christine 一前一后夹住她,总算压住了阵脚。快到营地前,迎面遇到一独行长者,背着小包,只是一日游的。有队友问他离营地还有多远,老人睿智的回答,“你到了这里就安心的享受周边的美景,不用管还有多远。”,随后老人又推荐不远处的瀑布,并把他和瀑布及白山羊的照片给我们看,瀑布离开主路不远,非常值得去绕一下。这个Helmet瀑布落差353米,在加国境内的落基山脉中只排在第11位. 但它的形状还是很有特色的, 而且水量充足.
全体人员于下午4点左右到达第一个营地Helmet Falls campground.
接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安营扎寨,入口处那一片有六个pads (帐篷位子)。最佳的河景带木板凳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了,我们只好占了剩下的5个,虽然我们订了7个,但由于其他空位离得有点远,也就算了。
帐篷搭好后就去做饭。离帐篷区不远处,有一些木桌凳的地方就是就餐区,之所以分开,是防备熊闻到食物的味道跑到帐篷区来了,就餐区还有一些铁柜子是用来存放食物的。所有食物和有气味的东西都晚上都要存在柜子里。柜子上有个机关,需要人类灵巧的手指才能打开。按规定,每个pad可以搭一个帐篷,最多睡4人,去餐区的路上,看到有三男一女共享一个帐篷的。古人云柳下惠坐怀不乱了不起,实际上西人男女混帐也很平常。
我和Karen第一次BP,中规中矩地带了Mountain House, 第一次试用,可能泡的时间不够,实在是难吃。看其他人带来的就花样百出,严怡的银丝面,配菜精致。Linda 除了卷饼主食之外,莲子银耳汤,羡煞旁人。
记得睿智老人推荐的景点, 饭后我提议去看瀑布,但由于瀑布在明天的路上,其他人都想明天路过时再顺道去。直到出了山以后才知道,这是我们犯下的第一个错误。这是后话。
不去看瀑布,天又还早,就围着桌子瞎聊,各自描叙自己明年想去的地方,希望能加到协会的计划里。Susan称这次会议为编外理事会。
会议结束后,天还没黑,又跑到河对岸去拍金顶,夕阳虽好,却不是金顶。
只得回去睡觉,相约明早再看。营帐离河太近,小河不宽但水流很急,哗啦啦的奔流声一夜不绝,迷迷糊糊半睡半醒之间过了第一晚
4 第二天
8月28日 晴 步行11.9公里, 累计爬升 680米
一晚上睡得不踏实, 早上6点多就起床了,去河边取水时看到了有金顶的迹象,立马飞奔回营区叫大家起床。
队友们都拍到了很多漂亮的照片. 金色瀑布还是第一次看到.
饭后出发,开始大家对绕路去看瀑布劲头不大,看到路标指示才500米远才决定走一趟,算是爬坡前的热身。路边放下背包,轻装速去速回。大约400米处看到路上有新鲜熊粪。500米处是一个石头坝。离瀑布还有一段距离。没有看到山羊,也可能是太远看不清。后来才知道需要绕过石坝才能接近瀑布,还有一段距离。因为担心熊会破坏我们的背包,匆匆拍照留影就往回赶。
回到正路后就是一路上升,需要绕过有瀑布的这座山,山的另一面应该就是石墙了。
昨晚虽然没有下雨,早上收拾帐篷时发现内帐与外帐之间全是水,连睡袋都是潮的。所以虽然吃掉了两顿食物,背包的分量却不比昨天轻。
上坡最能检验一个人的体能,前面快队队员上坡速度不减,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踪影。Susan 和Linda 是资深背包客,情有可原。严怡是真正的第一次背包露营,竟然也是神速。可见这个户外也和练武一样,只要内功深厚,其他各门各派的招式都可以融会贯通。严怡由跑步入道,每天至少跑十公里以上,内功大成后,骑车,爬山都是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Helen 在我前面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嘴却没闲着。可能是前一天的风景不尽人意,她就固执地认为背包露营的性价比不如汽车露营。在这以前,她只有过Elfin lakes 一晚的露营经验。我一度担心万一她走不下来怎么办,虽然中途有路可以提前出山,但也得有人陪她走才行。两天后我才发现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Helen 实际上是个深藏不露的大力(女)士,她慢慢走只是为了控制心率不超过150。按她的理论,人的心率不能超过(220-年龄)* 80% 这个数。
DD经常说,“不怕慢,就怕站”。走走停停,再慢,也终于爬上了Rockwall Pass 垭口。
一过垭口,转入下坡路,Christine 就像换了个人一样,脚步轻盈,眨眼功夫就走出老远。原来她通过观察峨眉山上挑夫, 自己悟出一套步法。我照样画葫芦试了试,果然轻松不少。该步法的要点是:脚下保持一定的速度,背包随着身体有节奏的晃动,能够听到背包带发出轻微的吱吱声,有那么一段时间,背包好像悬浮在空中,跟着你的身体向前移动。此步法既然学自挑夫,上坡路应该也可用,只可惜内功不济,爬坡时很难保持步法节奏所需的最低速度。
下得坡来, 石墙就在右手边等着. 几乎接近垂直的石壁拔地而起, 向远方绵延不断.石墙是最恰当的名字了, 叫它石山反倒是不确切的.
景色非常震撼. 从Helen的笑容就可以看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不禁想起了权力的游戏中的冰墙, 莫非这道石墙也是史前两军交战的前线? 石墙上是否也曾有像Jon Snow 一样的黑衣勇士日夜守望?
到了平地, 走起来就轻松多了. 快队队员在小河边一边泡脚, 一边等. 我们在半山腰吃午餐时超过我们的四个西人也在河边休息.
我们也停下脚步. 河水融自冰川, 呈可爱的绿松石色. 冰川向前推进时, 力量可以把岩石碾成粉末. 冰川融化时,这些粉末就悬浮在水中, 由于颗粒非常细小, 不会沉底. 当阳光照射到水中时,这些粒子吸收最短的波长的紫色和靛蓝色。同时,水又吸收较长波长的红色、橙色和黄色。剩下的主要是蓝色和绿色. 就是我们看到河水和湖的颜色.
河水冰冷刺骨, 不能把脚长时间泡在水里, 5 秒钟就受不了, 赶紧出来晒太阳. 有3个疗程就差不多了.
泡过冰川水后, 走起来格外轻松. 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很大的草甸. 可惜来得晚了点, 花期已过. 想象繁花盛开, 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草甸走完, 只在边缘看到一小片红花. 迎面而来的两位山客警告我们前面发现有熊. 我们一行六人都配备有对付熊的最有效武器-胡椒喷雾. 自是不惧.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收拢部队, 保持警戒, 大喊几声: “Hey, Bear! Bear!!” 通知熊们回避, 就继续前行. 穿过树林, 只在路上看到新鲜的熊粪, 没有看到熊的踪影, 稍微有点失望. 我一路就想和熊族订个协议, 路边的野蓝莓应该归人类所有, 现在熊族派代表出现又没有提出异议, 应该算协议成立.
平安抵达今天的营地Tumbling Creek. 先锋部队已经等了一个小时了.
先锋选的营地位子很好, 阳光灿烂, 大伙赶紧把潮湿的帐篷和睡袋拿出来晒晒. Susan 早就在河边探好一个隐蔽的场所, 没等收拾妥当就急忙率领娘子军前往盘丝洞沐浴去了.
第二天做饭大家更是熟练了一些, 我们的Mountain House 食物也稍微好吃了一点. 饭后, Linda 领大家做拉伸以消除疲劳.
周边没有什么可看的, 天没黑就回帐篷休息. 两西人妇女带一条大狼狗住进了我们旁边的营地. 有点担心狗会把熊引来, 还好那狗非常老实, 一声不叫. 一夜无话.
5 第三天
8月29日 晴 步行7.9公里, 累计爬升 350米
昨晚睡得很好, 睡得早自然起得早, 还是六点半就起床了. 去小河边洗脸刷牙, 发现还有更早的. DD已经梳洗完毕, 正拿着手机对着山顶拍照, 抬头一看, 又有金顶, 一会儿严怡也来了. 连续两天看到金顶, 没有第一天那么激动, 没去叫人来看, 只是自己拍了几张.
Karen 没带手机来, 赶紧回去拿, 却在营地里拍到了金色冰川.
做早饭, 收帐篷已经非常熟练, 各自有条不紊地忙着, 还是等到9:18分才出发, 不过今天只有大约8公里, 爬升也不高, 算是最轻松的一天. 但是今天是和B队会师的大日子, 非常期待.
带狗的那家就在路边, Linda 路过时抱着那条大狗的脖子摸了几下, 那狗不拒绝也不亲近, 坐着一动不动, 好像Linda 摸的是别狗. 能够做到荣辱不惊的狗真是难能可贵的.
刚开始还是沿着石墙走, 由于在树林子里走, 看到的不多, 直到爬上一个山头, 才又近距离接近了石墙. 今天看到的是Tumbling 冰川和Tumbling 山峰.
正好需要休息, 就拍了一会儿.
在山顶的时候, 对讲机里就听到了郭博和张静川的声音, 又过了一阵才听到Victor 的声音. 我还纳闷他们慢队的怎么走得比快队的人还快, 见面后才知道, 他们是让慢队的先出发. 第一天是因为快队的人摆渡去了, 为了不耽误时间, 就让慢队的先开拔, 没想到他们一路上还保持这个优良传统.
翻过了Tumbling Pass(垭口), 又是一片没花的草地, 只是匆匆地赶路.
突然对讲机里传来欢呼. 两军前锋已经会师了! 这时我们刚刚走出草地, 进入一片大石头阵, 大家已经没有心情拍照, 只是焦急询问会师地点还有多远. 期待中的会师地点应该是在前面的那个小山冈上, 我们爬上小山冈, 又往下走了一点才找到我们的大部队. 这时离前锋会师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 B队后卫也到达多时. 会师大合影是必须的. 但地点实在是不太理想, 在一条斜斜的小路上, 他们称之为窄路相逢. 19个大包散落一路, 19个人七嘴八舌互相问候, 叙说别情, 还要提醒前方注意事项. 还好早上不太繁忙, 否则交通肯定瘫痪. 好不容易把大家集中起来, 19战友挤在路边一堆石上勉强拍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相聚就是为了分别, 聚总是短暂的, 尽管还要很多话要说, 终究还是要分手了, 又是一轮互道珍重. 郭博知道我们没带娱乐器材, 立即把他的两副扑克牌借给我们. 各自挥手背道而驰, 向对方来的路上走去. 想起了前不久听到的一首流行歌曲.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同行, 我睡过你睡过的营地这算不算相拥. 正想着,对讲机里就传来了歌声: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走出了老远, Charlie 那深情的歌声,还一直在对讲机里回荡.
忙着会师, 错过了吃午餐的时间, 经过一条小溪, Karen赶紧叫着要坐下来吃饭, 想叫DD和舍得一起, 但她们已经去得远了, 严怡帮我们拍了过小溪的视频就匆匆往前赶去. 到了晚餐时才知道DD和舍得都节省了一顿午餐.
当我们吃过午餐, 泡完脚, 准备离开时, 一家五口从我们旁边经过, 其中还有个小男孩. 他们走的是B队的线路. 走在最后的那个父亲本来走过去了, 又返回来在我旁边坐下, 说他看到几个人超过他, 其中一个对着对讲机唱歌, 是不是和我们一伙的. 有什么故事. 我就讲了讲我们的情况, 他觉得很cool, 说是要去讲给他前面那个7岁的儿子听. 7 岁就走石墙路了, 很了不起. 不过他还不是年龄最小的.
今天走得轻松, 不知不觉就看到了Numa creak营地的指示牌. 这个营地坐落在两条小河汇合成的V字中间. 先到达就餐区, 就把食物餐具拿出来存在大铁箱里再去营区. 先头部队自是占好了一个区域. 还拉起了绳子洗衣服晒. 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我们的帐篷离厕所不远, Karen 去试用了一下, 报告厕所很干净, 里面还能闻到木头的香味. 这个厕所确实是四个营地中最干净的.
边上两条河颜色很不一样,来的路上这一条是清水,另一条是冰川水。不同颜色的水汇合也是一奇,但没顾得上去下游去看是否泾渭分明。Susan又领美女们走了, 估计是去营地另一边较隐蔽的冰川水河。我独自来到大路边的清水河,就在木桥下游不远处,有人用石头垒了一个水坝,形成一个浴缸大小的水库,试了一下水温,比起冰川水暖和多了,就脱了Tshirt,在水里泡了一下。水里竟然还有一条鱼,比我的手掌还略长一点,尾翅还有分叉, 很好看的。我想试试看能不能抓住它,水虽不深,要徒手抓鱼却不容易,一扑不中,站起来擦干眼睛,鱼还在原处,像是静止在水中,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把它赶走, 一眨眼又回来停在原来的地方, 不知道它要干什么。如果需要我传递一封书信,那也要现身说话吧。人鱼无法交流, 只得罢了.
回到帐篷换好衣服,往周边查看。发现一女汉子正施展大力神功翻滚一段巨木上坡,那段原木看起来比双臂合抱还要粗, 她抬起一头让木头站起来, 齐肩膀高, 往前推到, 然后抬起另外一头, 这样循环往复. 再仔细一看, 那女汉子正是Helen。原来她要原木搬回她的营地做辕门。我被她的神功惊呆了,都忘了给她拍视频。
今天先头部队把Christine 的滤水器先带来了,早已过滤好一袋干净水,大家做饭就更快了。
可能是昨晚的拉伸效果很好,今天走完一点不累。饭后大家一致要求Linda 继续教拉伸,瑜伽是国际通用语言,看我们在谈论瑜伽动作, 邻桌一个健美女郎也主动参与,旁边一个大约5,6 岁的小男孩还在一段木头上给我们演示他妈妈描叙的动作。我怀疑Linda 本来就是个业余瑜伽教练,教的难度适中,指令清楚, 各个动作的要点讲得透彻. 大家练得热火朝天。旁边的国际友人也看得过瘾,当我们想要拍照,还没来得及说话,另一桌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就过来了,提出帮我们拍照。她怀里的婴儿才一岁,是我们碰到的最年轻的山客。
练完拉伸,Helen 接着教大家练独门拍打功,噼啪之声不绝于耳,但这门功夫好想很难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外销时被认为是炒爆米花,西人观众不学。
突然想起还有郭博借给我们的扑克牌,趁天黑前赶紧找出来打了一会儿升级。旗鼓相当,一圈都没完成就感觉有点冷了. 只得散场.
因为天气预报今晚就开始下雨,睡觉前就把背包用大垃圾袋装起来放在高处才安心睡觉。
6 第四天
8月30日 阴 步行9.6公里, 累计爬升 800米
早上醒来,先检查有没有下雨,还好帐篷和地面都是干的。
不知是受Alltrails 数据影响,还是昨天会师时B队战友的忠告,加上预告有雨,大家都认为今天将是最虐的一天,基本上全是上坡,所以昨晚就通知了今天提早到八点半出发。
从营地出来, 一路缓慢爬升,与快队通信畅通,Susan 不时报道前方景点,就好像给了后队去一个个小目标。把一件大事情分解成一系列相对容易完成的小任务是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技巧,没想到爬山也能用上。
后面有两人快速上来,我们赶紧让路。原来是昨晚帮我们照相的那对年轻夫妇。男的在前面开路,妻子紧随其后,左手抱着那一岁的孩子,右手拿登山杖。两人健步如飞,几个起伏就不见踪影。 Helen说他们是没有订到Floe Lake的营地,今天要穿过Floe Lake 直接下山,就是一天要走我们两天的路程,所以着急赶路。 Helen 是个百事通,昨晚吃完饭以后还和他们聊天来着。
在Susan的指引下完成几个小目标后, 来到一片花海。这是进山后看到的最大的一片花,自是不能错过,照片视频挨个拍一遍。
再往上走就是金松区,可惜现在都还是绿色。要到十月才会变成金黄。DD边走就边开始计划下次再来看金松。
对讲机里时不时传出几句中文,似乎像是B队的声音,但呼叫却没有回答。他们早上从Tumbling Creek 出发,现在应该走过了那片无花的草甸,差不多爬上了Rockwall Pass。
终于走出树线,回头看看我们一路走过的山山水水。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路形影不离的四人小队在我们停下来拍照时超过我们。“很好的午餐歇脚点”,已经算是熟人了,简单的打声招呼,他们往上走了几步,也坐下来休息。
我们继续向上面的Numa Pass垭口冲刺。这面山坡迎风,表面风化严重,寸草不生,一片苍凉。DD 和Karen 三步一回头,似乎想把这片山水牢牢记住。
舍得,Helen 和Christine 却已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垭口走去。
登上垭口,前面的景色迥然不同,又是熟悉的石岩冰川,最下面就是Floe Lake。 仔细看,可以看到分隔两湖的石堤,虽然是阴天,湖水也呈现亮丽的绿松石色,两个湖的颜色还略有不同。
DD总是喜欢往四周多走走,寻找最佳拍摄点。自是不会错过右边那个小山丘。山丘不高,我和舍得也跟过去了。
当我们从小山丘走下来快要回到主路时,前天晚上Tumbling creek 在我们旁边营地的那条大狗和它的女主人们正好走上垭口。可能是被一只小动物吸引,那狗突然如离弦之箭向对面Numa的山坡飞奔而去,在崎岖不平的坡上腾挪漂移灵巧异常,四腿驱动的优势尽显无遗。我前面提到过这条狗忠贞不二,荣辱不惊,我就猜想它肯定也是威武不屈的, 又有如此身手,此狗堪当大任,碰到危险定能舍身保护主人周全,估计这也是它主人敢带它深入熊族腹地的原因。
然后一路下山,尽管Susan在对讲机里详细的描叙了营地的位置,也还是花了不少功夫才找到。营地在一面山坡上,离就餐区,厕所,水源都不方便。被评为设施最差。
匆忙搭好帐篷就下去看湖。担心随时会下雨,严怡把我的雨布(tarp)要去搭好了一个shelter。
Susan 和Linda 已经从湖边拍照回来准备做饭。整个湖边就只有我们俩,可以尽情的享受这片宁静。有蓝天白云,云层稍微有点厚,但已经很知足了。湖面平静,湖水呈不同层次的蓝色或绿色。对面的石岩冰川清晰可见,时不时能听到冰川炸裂的响声,声音很大。气温已经开始降低,不能游泳,只是泡了一下脚,然后摆出仅会的几个姿势拍了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还好不管往往那个方向拍,背景都是漂亮的。
直到肚子开始抗议,该做饭了。去小河边取水, 发现公园管理局小木屋的位置绝佳,离水源和湖都近,这份工作只怕不发工资都会有人干。
做饭的时候,Linda 和Susan 已经吃完收拾好,两人抱着睡袋往湖边走去,要睡在睡袋里看湖边夕阳,亏她们想得出。
等大家都吃完饭,天还亮着,今天不集体拉伸了,难得天好,一行再去湖边遛弯拍照,
闲逛到了另外一个就餐区,这片营地中有两个湖景房位置绝佳,DD 上次来时就住在这里。 可惜今天严怡他们来的时候已经被人占了。
回来继续打牌,由于人多牌少,就临时设计一个新打法,在5人找朋友的基础上加上末位淘汰,这样轮得快,有人开始还推辞不打,一旦摸到牌就把其他事情都忘到脑后了。Linda和严怡都冻得瑟瑟发抖了还不放人走。
一打牌就把计划好的严怡诗朗诵给忘了。严怡的诗都快写完了,我的才有一句,清溪濯足步履轻。
散场前约定明早6点起床去湖边拍日照金顶。
湖对面这个冰川图案, 我们琢磨了很久, 考考你的眼力, 能找出几只动物?
晚上睡在帐篷里,只听到下面山谷里狂风怒号,奇怪的是我们的帐篷却纹丝不动, 才明白公园局把营地设计在山坡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祈祷狂风把乌云吹散,再给我们一个阳光明媚早晨。
7 第五天
8月31日 阴 步行10.1公里, 累计爬升 50米 累计下降 730米
早上6点起来,一片漆黑,周围的帐篷都被头灯从里面照亮,山坡上像是放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前几天6点半起床时,天都已大亮. 抬头望向天空,灰蒙蒙的也不知到底是天没亮还是乌云压顶, 没看到月亮星星, 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有点犹豫, 但令出如山, 大家都在执行预定计划,也只得开始收拾东西, 带着头灯收拾帐篷还是第一次。开始拆外帐时, 有动作快的人已经开始走去餐区了, 也就决定先吃早餐再回来收拾. 这是我们犯的第二个错误, 刚到了餐区, 还没来得及把炉子准备好, 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打下来了. 大家赶紧躲进昨天搭好的雨棚避雨. 只有舍得一人是背着打好的背包下来的, 其他人都是后悔不迭, 早知道这样, 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时间把包装好该多好. 但后悔也没用了, 只好挤在一起先做早餐再说. 雨大得很, 每隔2, 3分钟就得清除雨布顶上的积水. 旁边桌上, 两西人就坐在大雨中悠闲地吃完离开了.
等了半个多小时, 天亮了雨差不多也停了, 众人陆续收拾好餐具回去继续打包, 才发现DD还在帐篷里躲雨, 都不知道我们都吃完了. 当全部准备妥当照完出发前的集体照, 已经快八点了.
金顶当然是没有指望了. 但都还想再去湖边看看. 走到湖边一看, 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眼前是云雾缭绕, 石山冰川半隐半现, 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湖水中, 好像无意中闯进了仙境. 大家兴奋不已, 有的更加卸包, 有的连包都来不及卸就先拿出手机开始不停的拍.
整个画面就像一幅4维的水墨画,云雾变幻无常,倒影也是时有时无。大家目不转睛的看着,都不愿意移动脚步。
由于要和B队汇合,不得已只能催大家离开。路过那湖景房已经人去地空。 DD说这是她第一次来时住的故居,要拍张照。其他人就说要去她家做客,反正是多呆一会是一会。
刚下过雨,大家相互提醒下坡注意路滑。可是我发觉走出不到五百米远路面就是干的了。敢情老天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就只在我们头顶上下了一阵雨。或许只是想让我们欣赏一下山色空蒙雨亦奇的Floe Lake美景。
一路快步下山, 依依不舍, 不时回望. 发现有一条小河从山上蜿蜒而下. 犹如一条白练在山间穿梭. Helen 回过头来说这个景点你会写进诗里吧. 想来想去, 觉得只有毛泽东的那句山舞银蛇非常贴切.
随后就进入了一大片被山火烧过的区域, 满山遍野的红花, 这种花的叶子干枯后也是红色的. 所以即便过了最佳季节, 拍照也还是很好看的.
Helen 和 Christine 她们拍照时总是想避开那些枯木. 我倒是觉得枯木和红花配在一起更适合体现秋天的悲壮和苍凉.
类似的山坡过了一片又一片, 和前面快队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 只好提醒她们类似的景色不要重复拍.
吃过能量棒不久, 对讲机里突然传来了B队郭博的呼叫, 他们那边有3人想今天直接回温哥华, 邀请舍得同车回家. 怪不得今天舍得起得大早, 走得飞快, 原来是有约在先.
终于看到公路了, 以为很快就到了, 可是还是走了很久才看到一座小木桥, 一问这才是第二座桥, 还有两公里才到第一座桥, 快队队员在那里等候, 舍得已经先去停车场搭Jason的车走了.
当我跨过第一座桥时,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Victor 发来的Inreach 信息, 他已经到了Paint Pots 停车场, 在等B队后面的其他人. 这时我们离Floe Lake 停车场还有不到五百米远. 两队差不多同时到达.
随后按计划去Radium 温泉泡澡. 有五天没有洗热水澡了, 没有比泡温泉更享受的了. 见面后谈论分别后的见闻, B队竟然在Helmet 瀑布看到了五只白羊, 这才发现我们第一晚所做的那个错误决定让我们错过了一个亿.
泡完温泉来到温泉小镇, 镇上唯一的中餐馆竟然关门, 只好到一家墨西哥餐馆饱餐一顿.
饭后到AirBnb继续喝酒, Wendy 仍然乐此不疲的谈论她们看到白羊的经过, 不拉满仇恨绝不罢休.
酒足饭饱, 谈起感受大家对自己能够轻松完成这一五天四晚背包的壮举兴奋不已. 醉眼朦胧间, 小伙伴们的身影逐渐高大了起来, 一个个迈着自信的步伐跨过一个原木做的山门, 门的上方写着, PNOA户外大神俱乐部.
好景不常, 良辰不再, 自是不醉无归.
8 结语
背包露营是户外爱好者的终极目标. 是深刻在DNA里的野性对我们的呼唤, 背着简单的行囊, 沉浸的在大自然里, 尽情的享受美景. 我来了, 又好像未曾来过, 不留下一丝痕迹. 只有美好的回忆留在记忆深处, 无法抹去.
最后, 以一首小诗, 献给随行的18位小伙伴们及PNOA协会的幕后策划者.
七律 – 石墙路
精心策划石墙路
四晚五天背包行
山火肆虐烟雾重
禁游封路众心横
分兵两路会名盛
湖畔河边帐连营
耸立峭壁高入云
轰鸣飞瀑遥相迎
霞光金顶酬早起
湖中畅游待天晴
白羊高岩见有缘
黑熊林中惊群英
冰河沐浴盘丝艳
清溪濯足步履轻
对讲机里歌声亮
会师途中队友情
湖山胜景烟难掩
水墨变幻不转睛
山舞银蛇坡着色
穿花绕树踏归程
温泉水滑洗征尘
重返人间大功成
排宴庆功盘成山
推杯换盏吐心声
[文中大部份照片都来自队友]
So cool!! Can’t wait for next charter… 😀